最新消息
惡劣天氣下的特別服務安排
熱帶氣旋警告八號或以上颱風信號生效期間,所有寶康醫療中心將會暫停服務。-寶康醫療中心將會在八號或以上颱風信號取消後 2 小時,按照交通及天氣情況盡早恢復正常服務。-黑色暴雨警告如黑色暴雨警告在診所營業前生效,所有寶康醫療中心將會暫停服務。如黑色暴雨警告於診所開診期間生效,診所將會照常營業。-寶康醫療中心將會在黑色暴雨警告取消後 2 小時,按照交通及天氣情況遂漸恢復正常服務。-已預約的客人可在出門前先致電診所確認,而職員亦會在恢復正常運作後與已預約的客人聯絡及安排更改預約時間。
更多
政府「疫苗資助計劃」2025/26
2025/26『疫苗資助計劃』於9月25日展開,合資助組別的香港居民攜帶相關證明文件, 可於寶康醫療中心免費接種流感疫苗,不設額外收費。_合資助組別的香港居民包括:– 孕婦– 50歲或以上人士– 6個月至未滿18歲或年滿18歲但仍就讀本港中學的人士– 領取傷殘津貼人士– 智障人士– 領取綜援標準金額類別為「殘疾程度達100%」或「需要經常護理」的人士– 18至49歲並患有指定高風險病況的人士 (新增組別)_歡迎致電寶康醫療中心查詢及預約。_中環診所 電話 : 2523 1808地址 : 中環德輔道中33號10樓 (港鐵中環站B出口或香港站C出口)-觀塘診所 電話 : 2523 9383地址 : 九龍觀塘道418號創紀之城五期東亞銀行中心28樓2802室(港鐡觀塘站A2出口)-詳細資料,請瀏覽:流感疫苗常見問題 (資料來源: 香港衛生署)流感疫苗副作用
更多
四價流感疫苗 2025/26
寶康醫療 即將提供最新四價流感疫苗注射服務, 接受查詢及預約。-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流感可由多種類型的流感病毒引起,而本港最常見的是H1N1 及H3N2 兩種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病毒。本港全年都有流感病例,但一般在一月至三月/四月及七月至八月較為常見。-常見病徵會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流鼻水、頭痛、肌肉疼痛及全身疲倦等症狀。疫苗接種後身體約需要兩個星期產生抗體來預防病毒,所以應在流感季節開始之前至少兩個星期前接種,以致在流感季節期間有足夠保護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價格 (1 針): HK$350供應商: 葛蘭素史克 (GSK)適用對象: 6個月或以上人士-2025/26 年度北半球地區的四價疫苗組合包括:甲型/維多利亞/4897/2022(H1N1)pdm-09病毒甲型/克羅地亞/10136RV/2023 (H3N2) 病毒乙型/奧地利/1359417/2021病毒乙型/布吉/3073/2013 病毒-接種針數年齡針數所有9歲或以上1 針6個月至8歲兒童(曾接種過流感疫苗)1 針6個月至8歲兒童(未曾接種過流感疫苗)2 針建議2針接種時間相隔至少1個月-備註疫苗按供應情況而定,售完即止如果在接種疫苗前要求醫生評估,需另付港幣$100
更多
抑鬱症的神秘面紗:高功能、微笑型與老年抑鬱
近年,抑鬱症比例在香港持續攀升;相比2020年,嚴重抑鬱症個案更激增超過3成。其中,44%年齡介乎18至24歲的年輕受訪者,患有中度至重度的抑鬱,情況令人擔憂2。隨着社會發展,亦加深了年輕一代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然而,抑鬱症不只影響年輕人,長者及其他群體亦深受影響。當中較少被提及的「高功能抑鬱症」、「微笑型抑鬱症」及「老年抑鬱症」,同樣值得重視。-抑鬱症是甚麼?為何與你有關?抑鬱症是常見的精神健康疾病,嚴重影響個人情緒、思維及行為方式。與短期情緒低落不同,抑鬱症會持續影響日常生活。常見的症狀包括持續憂鬱、對曾經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食慾明顯改變、睡眠問題、疲倦乏力,以及感到缺乏自我價值等。-抑鬱症能因為家庭關係、工作壓力、學業負擔及社交互動等多種成因造成。曾受欺凌、感到嚴重失落或長期面對壓力的人士,有更高風險患上抑鬱症。在香港這種高壓環境,不少在職人士往往需要面對多方面壓力,故較容易患上抑鬱症。在香港,約每四位成年人便有一人出現焦慮或抑鬱症狀,意味著你、你的家人或同事都有可能正經歷抑鬱。-老年抑鬱症不少長者誤以為抑鬱是年老、身體欠佳或患上認知障礙的自然情況;然而,這些錯誤觀念可能會導致延誤醫療,更可能會讓病情惡化。-導致長者抑鬱的原因,往往與創傷經歷有關,如伴侶離世、失去自理能力或被確診重大疾病等。此外,活動能力受限、社交孤立、面對死亡的壓力,以及藥物副作用,亦可能誘發抑鬱。與年輕人不同,長者抑鬱的症狀往往不易察覺,他們未必會主動表達情緒困擾,反而會持續訴說身體不適、記憶力減退或食慾下降。部分長者因文化觀念將心理問題視為羞恥,拒絕傾訴,亦增加診斷難度。-老年抑鬱的原因往往與經歷創傷,例如伴侶離世、失去自理能力或被確診嚴重病患等有關。此外,其他因素如行動受限、被孤立、面對死亡的壓力或藥物的副作用等,都可能會造成抑鬱症。與年輕人相比,長者或不會直接表達情緒困擾,而是反覆訴說身體不適、記憶力下降或食慾不振;部分長者因文化觀念視心理問題為羞恥,更加拒絕傾訴,令診斷更具挑戰。-長者抑鬱量表是甚麼?長者抑鬱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簡稱GDS)是一份專為長者而設的評估工具,能有效篩查抑鬱傾向。GDS在設計時已考慮長者在患上抑鬱時的行為表現,並剔除容易與年齡相關而導致生理出現變化的項目,避免出現混淆情況。-GDS 有兩個版本,完整版本有30題,簡化版本則只有15題。由於完整版需要較長的填寫時間,難以要求患者完成問卷,因此醫護人士通常會要求患者完成簡化版的GDS。在簡化版的15題問題中,其中10題與抑鬱症有正面關係(回答「是」代表患有抑鬱症狀,反之則沒有);而另有5題則與抑鬱症有負面關係(回答「否」則代表患有抑鬱症狀,反之則沒有)。-在香港,GDS經常被用來了解區內長者的心理健康狀況。香港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2018年的研究顯示,約15%的受訪者在GDS得分達6分或以上,屬於抑鬱邊緣,反映長者抑鬱在社區中頗為普遍。-高功能抑鬱症高功能抑鬱症屬隱性抑鬱的一種,患者表面看似一切正常,例如能如常上班、參加會議,與家人朋友相處無異,但內心卻長期與抑鬱抗爭。-這類患者的症狀與重度抑鬱患者相似,包括持續憂鬱、長期感到失望、疲累,且對生活失去興趣,但由於他們善於偽裝,能維持日常表現、履行社交義務,讓人誤以為他們情緒穩定、應對自如。-在重視成就的香港職場,高功能抑鬱症尤其常見。在職人士往往會擔心在工作上展示出脆弱的一面,會影響職業生涯,於是選擇隱瞞病情;社交媒體上的「表面快樂」文化,更令問題進一步惡化,讓患者難以抒發真實情感,延誤求醫時間。-微笑型抑鬱症微笑型抑鬱症雖未被正式列入精神診斷手冊(Mental Health Diagnostic Manuals),但越來越受業界關注。這類抑鬱患者外表看似開朗、滿臉笑容,內心卻承受著強烈抑鬱情緒,充斥著悲傷、空虛和無力感。即使與人交往或在社交媒體亦會上保持正面的心態,刻意隱藏情緒低落。-習慣完美主義、害怕被視為軟弱的人,特別容易出現微笑型抑鬱症。儘管難以察覺,但有一些跡象可以觀察:情緒與行為不一致、過分取悅他人、不願談論自身困擾、追求完美等,都可能是隱藏情緒困擾的表現。-當社會的文化普遍對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存有偏見,此情況便會尤其常見。微笑型抑鬱症患者為了能維護社交地位,害怕被他人是為軟弱的人,便會習慣奉行完美主義。雖然這類抑鬱症患者往往難以發現,但只要細心觀察,亦是有跡可尋的。-揭開抑鬱症的多重面貌抑鬱症不一定符合我們的想像。高功能抑鬱症患者能在工作上保持專業,內心卻非常掙扎;有些人總是笑臉迎人,其實正努力抗衡壓力;而不少長者則因為誤解或認為與他人表達心理健康問題是羞愧的表現而選擇沉默,默默忍受心理痛苦。-認識不同抑鬱症的面貌,對家人、朋友與同事至關重要。若未及時治療,抑鬱症狀只會惡化,進一步影響個人、家庭、職場甚至整個社區。當你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發現這些跡象時,應主動尋求專業協助,踏出邁向身心健康的重要一步。-參考資料:1. Hong Kong depression rates reach new highs. (2024). The Standard. Available from: https://www.thestandard.com.hk/breaking-news/article/213040/Hong-Kong-depression-rates-reach-new-highs2. What is Depression?. (2024).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psychiatry.org/patients-families/depression/what-is-depression3. Depressive disorder (depression). (2023). WHO. Available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epression4. Depression in older people. (2023). Health Direct. Available from: https://www.healthdirect.gov.au/depression-in-older-people5. Your Guide to Understanding Depression in Elderly and Older Adults. (2025). Healthline. Available from: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depression/elderly6.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 (2020).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apa.org/pi/about/publications/caregivers/practice-settings/assessment/tools/geriatric-depression7. 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 (N.D). HIGN. Available from: https://hign.org/consultgeri/try-this-series/geriatric-depression-scale-gds8. 社區長者情緒健康調查-報告摘要. (2017). Baptist Oi Kwan Social Service. Available from:https://www.bokss.org.hk/content/press/46/201718%20%E7%A4%BE%E5%8D%80%E9%95%B7%E8%80%85%E6%83%85%E7%B7%92%E5%81%A5%E5%BA%B7%E8%AA%BF%E6%9F%A5%EF%BC%8D%E5%A0%B1%E5%91%8A%E6%91%98%E8%A6%81%20Final.pdf10. What Is High-Functioning Depression? Signs and Symptoms. (2024). Cleveland Clinic. Available from: https://health.clevelandclinic.org/high-functioning-depression11. 7 Signs You’re Dealing with High-Functioning Depression. (2024). Redoak Recovery. Available from: https://www.redoakrecovery.com/addiction-blog/7-signs-youre-dealing-with-high-functioning-depression/12. Smiling Depression: What You Need to Know. (2024). WebMD. Available from: https://www.webmd.com/depression/smiling-depression-overview
更多
認識子宮肌瘤:成因、症狀與治療方案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通常出現在子宮內或子宮的周邊。本港估計有20%至40%處於生育年齡的女性受其困擾。肌瘤的大小不一,有時並不會引起明顯症狀,但部分女性可能受腫瘤影響而出現嚴重健康問題,例如經血過多、疼痛,甚至影響生育能力。-隨著香港女性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逐漸提升,了解子宮肌瘤的成因、症狀及治療選擇,已成為維護整體婦科健康的重要一環。對於同時要兼顧工作與家庭的香港女性來說,及早認識並治療此症,對預防併發症尤其重要。-子宮肌瘤是甚麼?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由肌肉與纖維組織組成,會在子宮內不同位置出現。根據其出現的位置,可分為以下幾類:子宮壁肌瘤生長於子宮肌肉層中,是最常見的類型。黏膜下肌瘤生長於子宮內膜下方,對月經週期影響較大。漿膜下肌瘤生長在子宮外壁,可能壓迫附近器官,引起不適或壓迫感。蒂狀肌瘤生長於子宮內或子宮外,出現形狀如莖部的突出物。-雖然子宮肌瘤大多數不會引起嚴重健康問題,但亦有部分患者會因肌瘤而出現顯著不適甚至併發症,因此了解相關症狀非常重要。-子宮肌瘤的成因是甚麼?子宮肌瘤尚未有明確的成因,但研究顯示其形成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1. 荷爾蒙失調:雌激素與黃體酮對子宮肌瘤的生長有直接影響。這兩種荷爾蒙會促進子宮內膜增生,肌瘤亦可能因而增大。因此,肌瘤較常出現在生育年齡女性身上。-2. 遺傳因素:如母親或姊妹曾患子宮肌瘤,患病風險亦會較高。此外,部分基因突變亦與子宮肌瘤的形成有關。-3. 其他高危因素:多種其他因素都可能會增加子宮肌瘤形成的風險,包括:● 肥胖:體脂較高會增加體內雌激素水平,從而提高子宮肌瘤風險。● 高血壓:患有高血壓的女性亦較易出現子宮肌瘤。● 懷孕:懷孕期間的荷爾蒙變化亦有可能刺激子宮肌瘤生長。了解以上高風險因素,能有助及早採取預防措施,例如維持健康體重,如有家族病史更應及早接受婦科檢查。-為何子宮肌瘤會導致出血?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就是子宮出血異常,包括經血過多或經期延長。然而,為何子宮肌瘤會導致出血情況?-1. 子宮肌瘤會如何影響經期:子宮肌瘤,尤其黏膜下肌瘤,會影響子宮在經期時正常收縮,導致內膜無法有效脫落,從而造成經血量增多及經期延長。-2. 影響子宮內膜剝落:肌瘤會擾亂子宮內膜的正常脫落,造成不規則出血,並可能形成血塊,導致經期出血異常及經期較長。如以上出血症狀已干擾日常生活,建議盡早諮詢婦科醫生以作進一步檢查。-子宮肌瘤的常見症狀子宮肌瘤通常並無明顯症狀,但當肌瘤影響身體功能時,會對生活造成困擾。常見症狀包括:經血過多或經期延長此是最常見的症狀,可能會因出血過多而導致貧血骨盆疼痛或感到受壓通常與肌瘤的大小和生長位置有關尿頻大型肌瘤壓迫膀胱,導致尿頻情況腰背痛如果肌瘤壓到神經或肌肉組織,可能會導致持續性背部疼痛性交時疼痛如肌瘤位置靠近子宮頸,性交時可能會引起不適-以上症狀雖不完全是由子宮肌瘤引起,也可能源於其他健康問題,但一旦出現以上症狀,應及早求醫檢查,與醫生了解情況。-如何診斷子宮肌瘤?診斷子宮肌瘤通常由婦科檢查開始,醫生會透過觸摸方式,感受子宮是否出現異常腫塊。如有懷疑,會進一步安排以下檢查:● 超聲波掃描:醫生可透過超聲波清楚顯示肌瘤大小及位置,是最常見的檢查方式。● 磁力共振掃描:影像更精確,有助評估肌瘤數量及範圍。● 子宮內窺鏡檢查:內窺鏡會經陰道進入子宮內觀察子宮內膜的情況。-及早診斷非常重要,能避免子宮肌瘤惡化,減少因出血過多而導致的貧血,甚至影響生育能力。-寶康醫療提供女性體檢服務,優惠低至48折,立即按此了解詳情。-如何治療或移除子宮肌瘤?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案多樣,需視乎肌瘤大小、位置及症狀嚴重程度選擇不同的方案。常見的治療方案可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非手術治療藥物治療透過控制荷爾蒙,包括服用避孕藥或GnRH促效劑,可抑制雌激素,縮小肌瘤。而止痛藥則可紓緩經痛等不適。磁力共振聚焦超聲波療法透過高頻聲波破壞肌瘤組織,是一種非入侵式療法,無需開刀。手術治療肌瘤切除術在保留子宮的前提下,移除肌瘤,適合有計畫生育的女性。子宮切除術如子宮肌瘤的情況嚴重或其他方法已無法治療病情,便可能需切除整個子宮。子宮動脈栓塞術阻塞為肌瘤提供養份的血管,令肌瘤逐漸萎縮。-子宮肌瘤管理全攻略,為健康加分子宮肌瘤雖屬常見疾病,但如未能及早管理,可能影響日常生活甚至生育功能。透過了解其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案,能讓女性更有信心地作出健康決策。如你懷疑自己患有子宮肌瘤或正面對相關症狀,應及早諮詢婦科醫生,進行全面檢查並制定個人化治療計劃。適當的治療選項,能有效控制子宮肌瘤。-參考資料:1.The Hong Kong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2009).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Uterine Leiomyoma. Number 13. Published by The Hong Kong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a Foundation College of Hong Kong Academy of Medic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hkcog.org.hk/hkcog/Download/Guidelines_for_the_Management_of_Uterine_Leiomyoma_2009.pdf2.Johns Hopkins Medicine. (n.d.). Uterine Fibroids. Available at: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conditions-and-diseases/uterine-fibroids
更多
黃斑病變不等於失明,但不容忽視
隨著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加劇,老年黃斑病(AMD)的發病率持續上升,影響接近50萬市民,是導致年長人士視力受損的主因。其中,10%更屬嚴重類型,可能會迅速喪失視力。雖然老年黃斑病不會導致完全失明,但如果未能及早治療,將大大影響生活質素。-老年黃斑病變是甚麼?老年黃斑病變是一種眼疾,會導致黃斑部(即視網膜的中央)受損,這是負責讓視覺影像清晰及感受顏色的部分。視網膜是眼睛後方的感光組織,在接收影像後會經視覺神經將影像傳送至大腦。-黃斑病變主要影響中央視力,令閱讀、駕駛或面孔識別變得困難;但四周的視力通常不受影響,因此患者完全失明的情況非常罕見。隨著黃斑部退化,視覺細節會變得越來越模糊。在晚期,患者可能無法清楚看見或識別面孔、閱讀細小文字,或在光線昏暗的環境下安全活動。由於黃斑病變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定期眼科檢查對於及早發現和控制病情至關重要。-濕性黃斑病變VS乾性黃斑病變黃斑病變主要分為兩類:乾性與濕性,它們主要區別在於成因不同。-乾性黃斑病變乾性黃斑病變,又稱萎縮性黃斑病變,是最常見的類型,佔黃斑病變個案的80%。雖然確切病因未明,但相信與遺傳及環境因素有關。黃斑部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薄及退化,導致視力逐漸喪失。目前仍未有能針對處理晚期乾性黃斑病變的治療方案。-乾性黃斑病變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早期:沒有症狀,可透過眼科檢查時發現小型黃色沉積物●中期: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出現視力模糊或難以清晰看見的情況●晚期:中央視力明顯下降,影響日常生活-濕性黃斑病變濕性黃斑病變是較罕見的情況,只佔黃斑病變患者中的10-20%,但情況通常較為嚴重。然而,乾性黃斑病變可隨著病情發展,演變成濕性黃斑病變。濕性黃斑病變會導致視力迅速喪失,常被視為晚期黃斑病變。此類黃斑病變患者通常會出現視網膜下方血管增生異常,滲漏液體或血液的情況,令黃斑部受損,並導致中央視力扭曲。-黃斑病變的症狀黃斑病變的症狀會因類型和階段而異。早期乾性黃斑病變患者通常毫無症狀,病情通常在在例行眼科檢查中才被發現。隨著病情進展至中期,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輕微中央視力模糊,或在進入昏暗空間或夜間駕駛時難以適應光暗變化。-晚期黃斑病變(無論是濕性或乾性),症狀會變得更明顯,並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晚期症狀包括例如直線看起來彎曲、變形或起伏不平。患者的視野中央可能會出現暗點或模糊區,影響正前方物件的視覺清晰度。-誰是高風險人士?年齡、基因遺傳與生活習慣都可能會影響黃斑病變的風險。風險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尤其是50歲以上人士的風險明顯較高。此外,有家族病史的人士同樣有較高風險,反映遺傳因素在黃斑病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吸煙亦是關鍵風險因素之一。研究指出,吸煙人士患上黃斑病變的風險是非吸煙人士的2倍。主要原因是香煙煙霧會降低視網膜供氧、損害血管、加劇氧化壓力,這些因素均會破壞黃斑部細胞,增加黃斑病變的風險。同時,患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人士可能會因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視網膜健康受損,增加黃斑病變的風險。飲食方面,經常攝取高飽和脂肪且缺乏抗氧化物的人士,視網膜細胞會較容易受到長期氧化損害而風險增加。-老年黃斑病變的治療方案-早期治療方案──運動與飲食早期黃斑病變(尤其在症狀尚未出現的情況下),目前並未有任何藥物治療的方案。此階段的重點在於調整生活方式,透過戒煙、定期運動、攝取富含綠葉蔬菜、水果和奧米加-3 脂肪酸等飲食,保護視網膜免受氧化壓力侵害。早期確診人士應每年接受一次瞳孔放大眼底檢查,以便及早發現視網膜變化並作出適當的應對措施。-中期治療方案─ AREDS 2維他命在黃斑病變的中期,尤其對於乾性黃斑而言,臨床研究顯示AREDS 2眼睛專用維他命配方可有助延緩病情。這些補充劑通常包含維他命C、維他命E、鋅、銅、葉黃素與玉米黃素。雖然視力喪失無法逆轉,但對於高風險患者而言,AREDS 2眼睛專用維他命能降低病情惡化的風險。-晚期治療方案 ─ 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anti-VEGF)在黃斑病變的晚期,尤其是濕性類型,需要更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濕性黃斑病變的主要治療方案是在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抑制血管異常增生,液體滲漏與造成傷痕。若患者能及早注射並定期進行治療,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能穩定病情甚至改善視力。-黃班病變並非終點 ─ 積極面對,守護視力老年黃斑病變是香港老齡人口喪失中央視力的主因。患者只要能及早發現並妥善處理,大多數情況下可能延緩病情惡化。雖然黃斑病變尚未有根治方案,但透過調整生活方式、營養補充及及時治療,仍可維持有效視力。由於早期症狀往往難以發現,定期眼科檢查至關重要。若你以年滿50歲,或有家族病史、吸煙習慣或高血壓等風險因素,應及早採取行動,守護眼睛健康。-參考資料1.Chinese University Medicine. (N.D). Pao So Kok Macular Disease Treatment and Research Centr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ovs.cuhk.edu.hk/en/research/psk/#1527651831539-3335b82b-3a962.Hong Kong Laser Eye Centre. (N.D). Macular Diseas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klasereye.com/en/treatments/macular-disease3.NHS. (2025). What is AM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hs.uk/conditions/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4.John Hopkins Medicine. (N.D).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conditions-and-diseases/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5.National Eye Institute. (2021).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Retrieved fromhttps://www.nei.nih.gov/learn-about-eye-health/eye-conditions-and-diseases/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6.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05). 28,000 Cases of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causing visual loss in people aged 75 years and above in the United Kingdom may be attributable to smoking. Retrieved from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772624/7.National Eye Institute. (2021). AREDS 2 Supplements fo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ei.nih.gov/learn-about-eye-health/eye-conditions-and-diseases/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nutritional-supplements-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
更多
解構4種急性腸胃炎:病毒性、細菌性、寄生蟲性與非感染性
2025年年初,本港急性腸胃炎(AGE)的個案有明顯上升的趨勢。市民需注意個人衛生、環境清潔及食品安全以預防感染此類疾病。由於腸胃炎具有高度傳染性,了解其成因及如何預防感染,對保障個人及公眾健康至關重要。-急性腸胃炎是甚麼?急性腸胃炎是指胃部與腸道發炎,常見症狀包括嘔吐、腹瀉、腹痛等,有時更可能會發燒。此類感染主要是由病毒與細菌引致,更會導致食物中毒或俗稱的「腸胃型感冒」。急性腸胃炎的感染形式主要可分為4大類:病毒性腸胃炎、細菌性腸胃炎、寄生蟲性腸胃炎與非感染性腸胃炎。每種腸胃炎在成因、症狀與治療方式上皆有所不同。-病毒性腸胃炎病毒性腸胃炎,俗稱「腸胃型感冒」,是最常見的腸胃炎主因之一。常見的症狀包括水狀腹瀉、胃痙攣、感到噁心與嘔吐,有時更可能會輕微發燒。病毒性腸胃炎主要透過接觸受感染人士、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作傳播。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是兩種最常見導致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諾如病毒諾如病毒是全球最常見的食源性疾病元兇,超過60%的食源性疾病和95%的非細菌性急性腸胃炎,皆由諾如病毒引起。它的傳染性極高,特別容易於密閉環境如郵輪、學校和醫院中傳播。在人口密集的香港,諾如病毒亦本港急性腸胃炎爆發的主因之一。常見的症狀包括感到噁心、嘔吐、腹瀉及胃部絞痛等。-輪狀病毒輪狀病毒是兒童感染病毒性腸胃炎的主要元兇,主要透過受污染的雙手、物件或食物傳播,此情況在學校及托兒所等場所尤其常見。然而,嬰兒普遍會在8個月大和12個月大時接種2劑輪狀病毒疫苗,兒童的感染率已因而大幅下降。-除了兒童,成人亦會感染輪狀病毒,雖然通常沒有不適症狀,但依然會成為病毒傳播的途徑。此外,免疫力會隨年紀上升而變弱,因此年長人士同樣屬於高風險群組,需要注意預防措施,免受病毒感染。-病毒性腸胃炎能治療嗎?現時,市場上暫未研發出針對病毒性腸胃炎的特效藥,而抗生素亦對病毒無效。因此,治療的重點在於透過補充足夠水分,尤其是透過口服電解質水進行自我護理;同時,在康復前避免飲用含酒精、咖啡因及其他可能導致脫水的刺激物,亦能有效避免因病毒性腸胃炎導致的脫水情況。-細菌性腸胃炎細菌性腸胃炎較病毒性腸胃炎少見,通常因消化系統受細菌感染所導致。常見的症狀包括嘔吐、腹瀉及腹痛等,更可能會導致發燒。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是兩種常見致病的細菌。-大腸桿菌大腸桿菌是較為危險的腸胃炎元兇,如情況嚴重更可能會導致腎衰竭等併發症。消化系統受大腸桿菌感染會導致血便(可能持續數日)、嘔吐與感到噁心等,導致難以補充足夠水分,甚至劇烈胃痛。大腸桿菌的主要傳播途徑包括食用未經煮熟的肉類或飲用未處理的水。-沙門氏菌沙門氏菌也是常見的細菌性腸胃炎原因之一,通常存在於未煮熟的家禽、雞蛋及乳製品中。當我們進食受污染的食物或飲用受污染的水時,便會受感染。沙門氏菌的症狀與大腸桿菌相似,通常會出現血便、發燒與腹痛等情況。為減低感染沙門氏菌風險,建議將家禽煮至內部溫度達74°C,徹底煮熟後食用。-寄生蟲性腸胃炎寄生蟲性腸胃炎是由腸道寄生蟲所引起,當泳池、湖泊或河流等娛樂用水的衞生情況不理想時,尤其容易成為寄生蟲透過水源傳播的途徑。在衞生設施不足或缺乏乾淨飲用水的地區旅行,飲用未經處理的水或進食受污染食物後,受感染的風險亦會增加。-若進食前未有正確洗手,或在處理食物時忽視個人衛生,同樣會增加感染寄生蟲的風險。-非感染性腸胃炎與感染性腸胃炎不同,非感染性腸胃炎並非因受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感染所引起,而是受化學物品刺激、過敏反應或某些藥物與攝取酒精等物質所造成。常見導致非感染性腸胃炎的因素包括咖啡因、酒精、辛辣食物,甚至是壓力等等。-非感染性腸胃炎的常見症狀包括感到噁心、嘔吐、腹痛與腹瀉等,但無需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小小的生活調整,多休息、補充足夠水分,並避免接觸會引發過敏反應的刺激物,大多數患者無需透過治療便能自行康復。-擊退急性腸胃炎:保護自己,保護他人急性腸胃炎是常見的疾病,通常因受病毒、細菌、寄生蟲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所引致,每種急性腸胃炎皆有不同的預防與治療方式。雖然大部分患者只需補水與足夠休息便可緩解症狀,但如果病情嚴重,或患者屬高風險群組,應盡快尋求醫療協助。-了解急性腸胃炎的成因,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能有助保護你與他人的健康。簡單的習慣轉變,如正確洗手與安全處理食物,便可有效降低患上急性腸胃炎的風險,減輕疾病對社區造成的影響。-參考資料:1.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Press Releases. (2025). CHP urges public to be vigilant in preventing acute gastroenteriti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501/08/P2025010800580.htm2.Cleveland Clinic. (N.D). Gastroenteritis. Retrieved from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gastroenteritis3.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2013). Epidemiolog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Number One Foodborne Illness. Retrieved from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7126578/4.Mayo Clinic. (2013). Viral gastroenteritis (stomach flu).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viral-gastroenteritis/symptoms-causes/syc-203788475.Healthline. (2022). What to Know About Parasitic Gastroenteriti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parasitic-gastroenteritis6.Healthline. (2024).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oninfectious Gastroenteritis and Coliti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noninfectious-gastroenteritis-and-colitis
更多
認識肺癌:從期數、症狀到治療方案的完整指南
肺癌是本港最常見的致命癌症之一。根據衞生署2022年數據顯示,本港共有5,707宗肺癌個案,佔全年所有癌症新症的16.1% ;當中男性個案高達3,340宗,而女性個案則有2,367宗。肺癌的數字持續高企,突顯社會對肺癌提高認知和預防意識的迫切性。-肺癌是甚麼?肺癌是由於下呼吸道細胞出現惡性病變所致,主要出現在支氣管及細支氣管的內壁細胞。當細胞產生突變令分裂機制失常,便會導致異常增生,形成腫瘤。這些腫瘤不但會影響肺部功能,嚴重時更可能會擴散至其他器官,導致器官損傷及呼吸困難。肺癌主要可分為兩大類:-●非小細胞肺癌(NSCLC): 最常見的肺癌類型,佔所有肺癌約80–85%。●小細胞肺癌 (SCLC): 較為罕見,只佔所有肺癌約15% 。但擴散速度較快,病情亦較為惡劣。-即使兩類肺癌同屬嚴重疾病,但由於小細胞肺癌(SCLC)會迅速擴散,確診時多數已屬晚期,令治療難度增加。此外,由於治療選項受限,治療的目標通常在於延緩病情及紓緩症狀,而非完全根治。-肺癌的成因吸煙是引致肺癌的主要風險因素,約9成肺癌個案與吸煙有關。吸煙者患肺癌的風險比非吸煙者高出約20倍,平均每10位吸煙人士中便有1人可能患上肺癌。除了吸煙人士,由於本港人口稠密,吸入2手煙的風險相對較高,長期吸入二手煙的非吸煙人士的肺癌風險亦會增加兩至三倍。-此外,不良飲食習慣亦會增加患上肺癌的風險。長期缺乏新鮮蔬果,容易導致身體缺乏抗氧化物與細胞修復所需的營養素,間接增加細胞異常增生的機會。-肺癌的症狀肺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往往導致發現時已屬癌症中晚期。常見肺癌症狀(與肺部相關)包括:-持續咳嗽腫瘤受到刺激或呼吸道阻塞時,可能會導致持續咳嗽胸口疼痛腫瘤壓迫肺部組織或胸壁會引起胸口不適或疼痛咳血若痰中帶血,表示腫瘤可能已導致肺部組織受損-當癌細胞擴散至其他器官時,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骨痛當癌細胞擴散至骨骼,可能會導致深層骨痛,此情況在脊椎或肋骨尤其明顯頭痛若癌細胞擴散至腦部,可能會引致持續性劇烈頭痛體重異常下降由於身體需要消耗能量對抗癌細胞,即使飲食習慣沒有改變,體重亦會因此下降 -醫生會根據肺癌的嚴重程度及擴散情況而判斷肺癌期數,並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以下為肺癌的期數分類及其五年相對存活率:癌症期數症狀五年相對存活率第0期●癌細胞只出現在氣管內最上層的細胞●暫未擴散至淋巴結及其他器官不適用第1期●癌細胞只出現在肺部,且未擴散至附近的淋巴結72.4%第2期●癌細胞已擴散至附近的淋巴結45.4%第3期●癌細胞已擴散至胸腔中央的淋巴結或附近的器官(如食道、氣管)24.6%第4期●癌細胞已轉移並擴散至其他器官(如腦、肝或骨骼)7.8%-肺癌的治療方案肺癌治療需視乎癌症類型、期數、位置及病人的健康狀況而定。-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案對於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而言,如果能夠及早發現且癌細胞尚未擴散,手術通常是首選治療方案。有些情況,醫生可能會在手術前為患者先進行化療或免疫治療,以縮小腫瘤體積;或在手術後進行治療以清除殘留的癌細胞,降低復發風險。-如果患者因身體健康狀況不宜接受手術,或腫瘤已擴散至無法切除的範圍,醫生則可能會考慮放射治療作為替代方案,以控制腫瘤擴散並紓緩症狀。-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案小細胞肺癌屬惡性程度高、擴散速度快的癌症,化療通常是首選的治療方案。根據癌細胞擴散的範圍,醫生可能會結合放射治療或免疫治療,以提高治療成效。-由於大部分小細胞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癌細胞往往已擴散至其他器官,因此手術並非常規的治療選項。然而,在個別情況下,極早期確診的患者仍有機會透過手術進行治療。-認識肺癌,及早行動本港的肺癌發病率極高,加上初期並無明顯症狀,讓不少市民在察覺時病情已發展至較嚴重階段。此疾病與生活方式及環境因素息息相關,如吸煙、長期接觸二手煙、在密閉空間燒香等傳統習慣,皆可能增加風險。-然而,肺癌雖是嚴重疾病,但絕非無法控制。透過早期篩查及提高對症狀的認知,能大大提升治療成功率。同時,科技的進步及系統性治療讓患者有更多的治療選項,能更有效地延緩病情、改善生活質素。-參考資料:1.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2025). Lung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hp.gov.hk/en/healthtopics/content/25/49.html2.Hospital Authority. (N.D). Lung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martpatient.ha.org.hk/en/smart-patient-web/disease-management/disease-information/disease/LungCancer3.Cleveland Clinic. (2022). Lung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4375-lung-cancer4.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2025).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6203-non-small-cell-lung-cancer5.Small Cell Lung Cancer. (2022). 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6202-small-cell-lung-cancer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