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是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通常出現在子宮內或子宮的周邊。本港估計有20%至40%處於生育年齡的女性受其困擾。肌瘤的大小不一,有時並不會引起明顯症狀,但部分女性可能受腫瘤影響而出現嚴重健康問題,例如經血過多、疼痛,甚至影響生育能力。
-
隨著香港女性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逐漸提升,了解子宮肌瘤的成因、症狀及治療選擇,已成為維護整體婦科健康的重要一環。對於同時要兼顧工作與家庭的香港女性來說,及早認識並治療此症,對預防併發症尤其重要。
-
子宮肌瘤是甚麼?
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由肌肉與纖維組織組成,會在子宮內不同位置出現。根據其出現的位置,可分為以下幾類:
子宮壁肌瘤 | 生長於子宮肌肉層中,是最常見的類型。 |
黏膜下肌瘤 | 生長於子宮內膜下方,對月經週期影響較大。 |
漿膜下肌瘤 | 生長在子宮外壁,可能壓迫附近器官,引起不適或壓迫感。 |
蒂狀肌瘤 | 生長於子宮內或子宮外,出現形狀如莖部的突出物。 |
-
雖然子宮肌瘤大多數不會引起嚴重健康問題,但亦有部分患者會因肌瘤而出現顯著不適甚至併發症,因此了解相關症狀非常重要。
-
子宮肌瘤的成因是甚麼?
子宮肌瘤尚未有明確的成因,但研究顯示其形成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
-
1. 荷爾蒙失調:雌激素與黃體酮對子宮肌瘤的生長有直接影響。這兩種荷爾蒙會促進子宮內膜增生,肌瘤亦可能因而增大。因此,肌瘤較常出現在生育年齡女性身上。
-
2. 遺傳因素:如母親或姊妹曾患子宮肌瘤,患病風險亦會較高。此外,部分基因突變亦與子宮肌瘤的形成有關。
-
3. 其他高危因素:多種其他因素都可能會增加子宮肌瘤形成的風險,包括:
● 肥胖:體脂較高會增加體內雌激素水平,從而提高子宮肌瘤風險。
● 高血壓:患有高血壓的女性亦較易出現子宮肌瘤。
● 懷孕:懷孕期間的荷爾蒙變化亦有可能刺激子宮肌瘤生長。
了解以上高風險因素,能有助及早採取預防措施,例如維持健康體重,如有家族病史更應及早接受婦科檢查。
-
為何子宮肌瘤會導致出血?
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就是子宮出血異常,包括經血過多或經期延長。然而,為何子宮肌瘤會導致出血情況?
-
1. 子宮肌瘤會如何影響經期:子宮肌瘤,尤其黏膜下肌瘤,會影響子宮在經期時正常收縮,導致內膜無法有效脫落,從而造成經血量增多及經期延長。
-
2. 影響子宮內膜剝落:肌瘤會擾亂子宮內膜的正常脫落,造成不規則出血,並可能形成血塊,導致經期出血異常及經期較長。
如以上出血症狀已干擾日常生活,建議盡早諮詢婦科醫生以作進一步檢查。
-
子宮肌瘤的常見症狀
子宮肌瘤通常並無明顯症狀,但當肌瘤影響身體功能時,會對生活造成困擾。常見症狀包括:
經血過多或經期延長 | 此是最常見的症狀,可能會因出血過多而導致貧血 |
骨盆疼痛或感到受壓 | 通常與肌瘤的大小和生長位置有關 |
尿頻 | 大型肌瘤壓迫膀胱,導致尿頻情況 |
腰背痛 | 如果肌瘤壓到神經或肌肉組織,可能會導致持續性背部疼痛 |
性交時疼痛 | 如肌瘤位置靠近子宮頸,性交時可能會引起不適 |
-
以上症狀雖不完全是由子宮肌瘤引起,也可能源於其他健康問題,但一旦出現以上症狀,應及早求醫檢查,與醫生了解情況。
-
如何診斷子宮肌瘤?
診斷子宮肌瘤通常由婦科檢查開始,醫生會透過觸摸方式,感受子宮是否出現異常腫塊。如有懷疑,會進一步安排以下檢查:
● 超聲波掃描:醫生可透過超聲波清楚顯示肌瘤大小及位置,是最常見的檢查方式。
● 磁力共振掃描:影像更精確,有助評估肌瘤數量及範圍。
● 子宮內窺鏡檢查:內窺鏡會經陰道進入子宮內觀察子宮內膜的情況。
-
及早診斷非常重要,能避免子宮肌瘤惡化,減少因出血過多而導致的貧血,甚至影響生育能力。
-
寶康醫療提供女性體檢服務,優惠低至48折,立即按此了解詳情。
-
如何治療或移除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案多樣,需視乎肌瘤大小、位置及症狀嚴重程度選擇不同的方案。常見的治療方案可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
-
非手術治療 | 藥物治療 | 透過控制荷爾蒙,包括服用避孕藥或GnRH促效劑,可抑制雌激素,縮小肌瘤。而止痛藥則可紓緩經痛等不適。 |
磁力共振聚焦超聲波療法 | 透過高頻聲波破壞肌瘤組織,是一種非入侵式療法,無需開刀。 | |
手術治療 | 肌瘤切除術 | 在保留子宮的前提下,移除肌瘤,適合有計畫生育的女性。 |
子宮切除術 | 如子宮肌瘤的情況嚴重或其他方法已無法治療病情,便可能需切除整個子宮。 | |
子宮動脈栓塞術 | 阻塞為肌瘤提供養份的血管,令肌瘤逐漸萎縮。 |
-
子宮肌瘤管理全攻略,為健康加分
子宮肌瘤雖屬常見疾病,但如未能及早管理,可能影響日常生活甚至生育功能。透過了解其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案,能讓女性更有信心地作出健康決策。如你懷疑自己患有子宮肌瘤或正面對相關症狀,應及早諮詢婦科醫生,進行全面檢查並制定個人化治療計劃。適當的治療選項,能有效控制子宮肌瘤。
-
參考資料:
1.The Hong Kong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2009).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Uterine Leiomyoma. Number 13. Published by The Hong Kong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a Foundation College of Hong Kong Academy of Medic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hkcog.org.hk/hkcog/Download/Guidelines_for_the_Management_of_Uterine_Leiomyoma_2009.pdf
2.Johns Hopkins Medicine. (n.d.). Uterine Fibroids. Available at: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conditions-and-diseases/uterine-fibroi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