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最新消息
認識糖尿病:成因、症狀與病情控制貼士

糖尿病是現今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香港的糖尿病患者數量更在持續上升。2022年最新調查顯示,本港1584歲人口中約有8.5%患有糖尿病或出現血糖過高的情況,其中5.4%是經醫生診斷出患有糖尿病;另外3.1%則是經化驗檢測驗出有血糖過高的情況。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時長、飲食習慣着重於方便而非營養,不少在職人士或未能察覺自己正無意中危害健康。要有效控制糖尿病,避免引發併發症,先要對糖尿病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

-

糖尿病是甚麼?

糖尿病是指身體無法正常調節血糖(葡萄糖)水平。糖尿病主要分為兩種類型:

-

1型糖尿病:通常確診於兒童或青少年時期,主要由免疫系統攻擊胰臟內分泌胰島素的細胞所致。1型糖尿病患者由於體內缺乏胰島素,需要依靠打胰島素針延續生命。

-

2型糖尿病:較常見的糖尿病類型,尤其容易在成人身上發生。2型糖尿病是由於身體對胰島素反應減弱或胰島素分泌不足所致。此類糖尿病與生活方式有密切關係,例如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或體重過重等。

-

若未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兩類糖尿病均會引致血糖過高,長遠可能會損害心臟、腎臟、眼睛及神經等重要器官。

-

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以下因素皆可能會增加患上2型糖尿病的風險:

-

久坐的生活模式:缺乏運動會減低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

不良飲食習慣:高糖、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及加工食品會使體重上升及血糖升高。

家族遺傳:若父母或兄弟姊妹患有糖尿病,風險亦會增加。

超重或肥胖:腹部脂肪過多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年齡增長:45歲後患糖尿病的風險會逐漸上升。

高血壓或膽固醇異常:這些問題通常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同時亦會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

了解並管理糖尿病的風險因素能有效預防或延遲糖尿病的發生。

-

常見症狀與早期警號

2型糖尿病可能會隨年紀增長而形成,且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容易被忽視。1型與2型糖尿病的常見症狀大同小異,常見的症狀包括:

-

尿頻

持續感到口渴或飢餓

容易疲倦

視力模糊

傷口癒合緩慢

手腳麻痺或刺痛

-

如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早與醫生進行諮詢,及早診斷可大大降低併發症風險。

-

如何診斷糖尿病?

血液測試是針對有糖尿病症狀或高風險人士而設的,是診斷糖尿病的主要方式,透過檢查血液評估身體處理葡萄糖的能力。常見的測試包括:

-

空腹血糖測試

空腹血糖測試是用作量度禁食(除清水外不進食任何食物或飲品)至少8小時後的血糖水平。血糖水平以毫摩爾(mmol/L)為量度單位,亦代表著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然而,美式量度單位則為毫克每分升(mg/dL)。

-

測試結果:

正常:低於5.6mmol/L100mgl/dL

糖尿病前期:介乎5.66.9mmol/L之間(100125mg/dL

糖尿病:若兩次測試結果為7.0 mmol/L126mg/dL)或以上,即確診為糖尿病。

-

糖尿病前期對身體的影響

當血糖介乎5.66.9mmol/L之間,代表身體開始在調節葡萄糖上出現困難。此階段,細胞對胰島素(調節葡萄糖水平的荷爾蒙)的反應會逐漸降低。雖未正式患上糖尿病,但糖尿病前期會大幅提升患上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然而,若能從生活習慣上進行轉變,如改善飲食、增加運動量及減重,血糖水平有機會能回復正常水平,從而阻止糖尿病惡化。

-

糖化血色素測試 (HbA1c)

糖化血色素測試能反映過去兩至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量度血紅素與葡萄糖結合的比例。

-

正常:低於5.7%

糖尿病前期:介乎5.7%6.4%之間

糖尿病:6.5%或以上

-

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OGTT)

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常用於懷孕時檢查妊娠糖尿病。此測試會先進行空腹血糖測試,然後飲用含糖飲品,再於12小時後檢測血糖水平。

-

2小時後的血糖水平達11.1mmol/L200mg/dL或以上),等於患上糖尿病。

-

隨機血糖測試

隨機血糖測試可於任何時間進行,無須考慮最後進食時間。如血糖為11.1mmol/L200mg/dL)或以上,並伴隨糖尿病症狀,則可能已患上糖尿病。

-

控制糖尿病病情:生活習慣與藥物

雖然糖尿病屬長期病患,但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及必要時的藥物治療,兩類型的糖尿病均可有效控制。

-

1. 均衡飲食

健康的飲食習慣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維持理想體重及減少併發症風險,對控制糖尿病非常重要。以下建議可以助你做出更明智的飲食選擇:

全穀物與蔬菜:糙米、全麥及非澱粉類蔬菜含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穩定血糖水平。

低脂蛋白質:魚類、家禽、豆類及豆腐能在不增加脂肪攝取量的情況下穩定血糖水平。

限制高糖與加工穀物:減少甜食、含糖飲品及白米等精製穀物,避免血糖水平大幅波動。

控制食量:使用較小的碗碟及量度食物份量,避免過量進食,有助控制卡路里及血糖水平。

預先計劃:提前準備膳食,避免臨時選擇不健康食物,確保選擇健康的食物。在家中煮食亦能讓你掌握食材與份量。

諮詢營養師:註冊營養師可為你提供個人化建議,有效管理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及飲食規劃。

-

2. 定期運動

運動能有效提升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每週建議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例如快速步行、游泳或踩單車。即使是行樓梯或午膳時間散步等小改變,亦有助改善血糖水平。

-

3. 藥物與胰島素治療

部分糖尿病患者或需透過服用口服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以維持血糖水平,醫生會根據個人情況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患者應根據醫生指示準時服藥及定期覆診。

-

4. 自我血糖監測

使用家用血糖機能協助了解生活習慣對控制血糖的影響,從而在飲食、運動或藥物上作出適當調整。

-

5. 定期體檢

定期每年進行一次身體檢查可了解自己健康與血糖狀況,寶康醫療提供多元化的健康檢查計劃,能滿足不同人生階段的需要。無論是針對年青人的基了本健康檢查,或是適合中年專業人士的全面檢查,以至長者為主的專業及深度檢查,寶康都能根據你個人獨特的健康需要進行全面的評估。此外,我們還提供入職前檢查、婚前檢查和營養檢查,為大眾提供全面的健康檢查選擇。

-

按此了解體檢詳情。

-

全面提升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

糖尿病雖屬長期病患,但這不代表你的生活會因此受限。只要擁有正確的知識、持續的關注與良好的健康習慣,糖尿病是可以有效管理的,讓你維持理想的生活質素。不論你是剛確診、屬於高危群組,或單純希望加深了解,掌握糖尿病相關資訊都能助你及早作出積極行動,有效預防併發症,保障健康。

-

參考資料:

1.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2023).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Diabet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hp.gov.hk/en/features/103652.html

2. Health Bureau,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2023). Core Document on Diabetes Car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ealthbureau.gov.hk/phcc/rfs/src/pdfviewer/web/pdf/diabetescare/en/coredocuments/15_en_diabetes_care.pdf

3.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n.d.). Diabetes Complications. Retrieved from https://idf.org/about-diabetes/diabetes-complications/

[Jun] Blog 1 - Featured Image_R0